首页 >  第606章 助学队(2) >  目录

第606章 助学队(2)

  
A-
A+
因为贫穷,大部分家庭不要说负担孩子上学的费用,就是连维持温饱都成问题。所以才会有孩子年满十五岁就外出打工的传统。而这些孩子因为没有知识,只能靠干最底层的工作来赚取微薄的收入,然后下一代也会因为贫穷走上和父辈一样的路。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使得澧玉县的老百姓一代又一代地在温饱线上挣扎,无法向前迈出一步。
第二个方面,就是老百姓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劝学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辍学学生的家长说‘上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挣两年钱’。很多村民都有类似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上完小学,能识字、会数钱就足够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在大人想法的熏陶下,孩子们自然也会觉得上学无用,与其整天面对枯燥的课本,不如上完小学后在家里混上三年出去打工,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孩子从心里不在乎上学。
第三个方面,就是青少年的心理缺失。在我们走访的三十二户辍学学生家中,我们只见到了两位学生的父母,其余的三十位辍学学生全部都和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十二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是最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年龄,老人们能够保证孙子的生活,却无法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更不可能告诉他们要怎样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些孩子只能聚集在一起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去生活,比起在学校起早贪黑学习,每天无所事事显然更加轻松。”
说完,张尘就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会议室里的三人。
“小尘,你说得这些都有道理。但是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我看你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名字叫‘助学队’,你能给我们详细说说吗?”廖凤琴看着张尘,开口问道。
“当然可以,廖姨。”张尘再次站了起来,笑着回答道,“关于如何解决澧玉县青少年失学问题,我计划了四个阶段,而报告中提到的助学队就是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按照目前的情况,要想让学生们安心在学校上课,最重要的就是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那什么是学生们的后顾之忧呢?答案就是家里的老人。就拿李家村来说,很多学生的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平时下地照顾一下庄稼还能凑合,可要是农忙时节,这些老人肯定无法应付,这时候我们难道能要求学生们扔下家里的农活不顾,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简易食堂项目就要在村里上马了,一旦食堂搭建完毕,必定需要一些人来维持简易食堂的运行。那么能不能借此将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召回让他们在负责简易食堂运作的同时成立助学队,平时帮助照顾村里的老人,农忙时节分担一些农活,这样孩子们不就可以安心上学了?”
“好,就按小尘说得办。”听了张尘的话,李保田两眼放光,之前得到简易食堂要在第九小学建立试点的消息后,他只是为学校的娃娃们能吃上一顿热乎的午饭而高兴,还从来没想到这个简易食堂竟然能够成为解决失学儿童问题的契机。
“小尘,你说助学队只是你计划里的第一阶段,那后面的三个阶段都是啥,再给姨说道说道呗。”和李保田一样,廖凤琴听到张尘的想法也十分兴奋,迫不及待地问起了张尘后面的计划。
听到廖凤琴的问话,李保田和禾惜雪也来了兴趣,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在了张尘身上,想听听他还有什么样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