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624章 授人以渔(2) >  目录

第624章 授人以渔(2)

  
A-
A+
“你说得这个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一座小学也只能解决20人的工作问题,再算上为食堂提供原材料的村民,最多不过30人,这点人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很难起到大的作用。”楚志国想了想,说道,“如果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依旧无法改变现状。”
“这段时间,我发现了澧玉县的两大特产,一个是高山土豆,一个是竹篾工艺品。澧玉县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土豆生长,尤其是高山土豆,味道比起其他土豆要好上许多。圣堂集团旗下的笙歌公司马上要全面进军江城餐饮业,我想把澧玉县作为笙歌公司的土豆进口地,专门供应江城的土豆,以江城餐饮业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消化掉澧玉县的高山土豆。
竹篾编织则是澧玉县传承了近百年的一门手艺,老人们都会编织蔑篮和蔑框,我和老乡交流过,他们完全可以做到用竹篾编织一些工艺品和手提包,竹篾在澧玉县内都是野生的,除去人工外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一个竹篾编制而成的手包或者工艺品在江城的售价是二十到八十圆不等,刨除相关费用,利润相当可观。
有了这两项产业作为支撑,我相信澧玉县肯定能够脱贫致富,到时候百姓手里有了钱,自然也就不存在儿童辍学的问题了。”
“这就是你计划的第三阶段?”楚志国饶有兴趣地问道。
“对,关于澧玉县特产的问题我请教过李村长。其实以前并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两点,但都因为投资大,收益慢而放弃了。薪火基金现在资金充裕,还有圣堂集团的渠道,正适合这样长久的项目。如果我们决定在澧玉县投资,澧玉县政府肯定能够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这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张尘信心满满地说道,“不过这只是我的构想,具体要怎么操作,还需要整个圣堂集团去详细规划。”
“那最后阶段呢?”听完张尘对第三计划的构想,楚志国意继续追问道。
“最后阶段,就是盈利。薪火基金想要发展,不能依靠外界的捐赠,而是要自己盈利。这和支教是一个道理,只有能够自己造血,才不受制于他人。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手里的资金动起来,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同时赚取利润,然后用利润继续发展公益事业。”
张尘将手里的二锅头一饮而尽,大声说道,“我相信,只要能够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薪火基金就会一直发展壮大下去,帮助更多的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薪火基金要做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捐赠,而是要让每一个受到帮助的人学会怎样摆脱别人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得更好。”
听完张尘的话,楚志国也一口喝干了瓶中酒,站起身,眺望着远方,大笑道:“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