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84章 >  目录

第84章

  
A-
A+
    而这位陈幼平,有治国之才,所著《治国经略》在大奉官场颇受追捧。
    李慕白转身离开走廊,返回雅室,打断争吵的两人:
    “院长呢?”
    “长公主来了,院长陪着呢。”张慎目光盯着棋盘,随口回了一句。
    李慕白“哦”了一声,点点头。
    陈泰叹息道:“再过三个月便是春闱,学院的学子们读书的兴致却不高,昨夜我去宿舍转了一圈,挑灯苦读者寥寥无几。”
    “仅有的几盏灯火,照的也是棋盘....”说着,伸手在棋盘上一通划拉,打乱棋子,痛心疾首:“玩物丧志。”
    “无耻老贼!”张慎大怒,输了就是玩物丧志,赢了就耀武扬威,“汝与李慕白一样,玩不起。”
    “与我何干!”李慕白生气了。
    说到这个话题,三位大儒沉入了沉默。
    云鹿书院的学子,仕途艰难,即使考中举人、进士,也很难在官场平步青云,往往是被打发到穷乡僻壤为官,或丢到某个犄角旮沓里发霉。
    这极大的打击了学院学子们的科举热情。
    雅室沉默了片刻,张慎沉声道:“此风不可长,得把学子们科举热情提起来。”
    陈泰脸色严肃的颔首:“就算苦苦支撑,也得撑下去,云鹿书院不能绝了官场这条路。”
    李慕白沉吟道:“开堂劝学吧,让院子出面。”
    张慎捻着一颗棋子:“院长年年劝学,一鼓作气再而衰,不会有太大效果了。”
    陈泰抚须皱眉,“得换个新颖的方式让学子自发苦读,重视春闱。”
    “写文章如何?”他提议道。
    “吃力不讨好。”李慕白摇头。
    “那就只有诗词了,”张慎喝了口茶,说道:“自古诗词动人心,作一首震耳发聩的诗词,比开堂劝学效果好多了。”
    说完,三位大儒对视一眼,齐声摇头。
    大奉儒林,诗词衰弱已久。
    “杨子谦若是没赴任青州,这个活儿倒是可以推个他。”张慎说:
    “咱们几个里,他最擅长此道。”
    山风扑入室内,吹的陈泰长须飘飘,笑道:“谨言兄比我更适合在朝为官。”
    “老匹夫,你在嘲讽我踢皮球?”张慎也不生气,一副光棍姿态:“你行你来,老夫洗耳恭听。”
    眼见又要吵起来,张慎的书童低头疾步而入,躬身道:“先生,您学生许辞旧来了。”
    许辞旧?他来干嘛,圣人语录三百遍抄完了?张慎点点头:“请他进来。”
    待书童离开,张慎看了眼棋盘对面的陈泰,笑呵呵道:“说起来,老夫近来新收了一个学生,是这许辞旧的堂兄,诗才惊世骇俗。”
    李慕白当即补充:“那也是我的学生。”
    陈泰看了眼姓张的,又看一眼姓李的,心里一动:“那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人?”
    李慕白和张慎得意的笑了。
    “哈哈哈....”陈泰大笑出声,指头点着两位好友。
    “你笑什么?”
    “我笑你们被名利遮了眼,哦,还有嫉妒。”陈泰收住笑容,半告诫半嘲讽:
    “杨子谦之名,必定因为这首诗流传后世,确实让人艳羡。可你们俩就不想想,佳句难得,多少读书人一生也就寥寥几首好诗,能载入史册的,更是没有。”
    “出了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已经是神来之笔,闻之欣然,还指望再来一首,不,两首,好叫你二人一起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