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 A-
- A+
穆珩极为得意地点头。
“那,咱们家就得招人恨了。”姜娆道。
穆珩入朝为官也就才一年而已,就已经是五品的侍读学士,五品的工部郎中,若是品级再往上提,那可就太打眼了。
再加上一个初入官场就是正三品的姜绎……
对此,穆珩倒是不以为意:“不招人妨是庸才,总不可能因为不想让人嫉妒就停止前进的脚步了,更何况,待我再往上走几步,旁人想要动我,也要看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用通俗的话来说,穆珩如今,已经算是成了气候了。
更何况……
“最重要的是,现在朝中的这些人,其实对于大舅兄掌管的这个仪鸾卫,还并没有足够的认知。”
夫妻俩对视一眼。
还是那句话,姜绎新官上任需要烧一把火,现在就要看,这把火会烧到谁的头上去了。
而姜绎上任之后的第一把火,很快也就烧起来了。
而且,姜绎选的还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
又过得数日,大安朝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湖北荆州突发地龙翻身之祸,因为事发之时是下午,而且又正好处于春耕之时,是以人员伤亡算不得太多,但百姓的房屋却是倒塌极多,一时之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荆州、襄阳向来被称为湖北一地的粮仓,而湖北的粮食产量又是大安朝之最,荆州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事情发生之后,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京城。
荆州有着如此重要性,再加上正值春耕,若是耽搁的时间长了,恐会影响到粮食产量,因而朝廷的反应也是极快,隆誉帝第一时间派了人去荆州,又下令开仓放粮赈灾。
荆州粮食产量高,每年给朝廷贡献了数额巨大的税粮,为了便于保存,朝廷在荆州设立了粮仓。
按着隆誉帝的想法,荆州当地就有粮仓,只要开仓放粮赈灾,就能先将百姓们的心安下来,让百姓们不至于绝望,再让当地驻军在闲暇之时帮着百姓们修复房屋,过上一段时间,便也就能让百姓们的生活恢复如初,甚至不会对春耕有太大的影响。
不得不说,隆誉帝的想法是好的。
可是!
从京城赶到荆州的钦差到了荆州之后,却发现荆州明明已经得到了隆誉帝的命令,可当地官员却一直借故推辞不肯开仓放粮。
钦差此行可是领了皇命的,若是差事办不好,到时候不仅功劳捞不着,说不得还得获罪,见此情形自然极为愤。
拿了隆誉帝给的手令,在当地驻军的拱卫之下,那位钦差亲自打开了粮仓的大门,却是又惊又怒地发现,在去年的丰收之后,原本应该装满的粮仓里,所存粮食却只有十之二三!
粮食少了这么多,钦差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贪腐上。
事实上,粮食贪腐并不少见。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当地官员不会这么大胆,也就是在秋收之后将粮仓里的新粮卖出去,再收进数量相同的陈粮放进粮仓里,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粮仓里的粮食都是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的,只要没有什么天灾人祸的,这样的伎俩还真不容易被人发现。
“那,咱们家就得招人恨了。”姜娆道。
穆珩入朝为官也就才一年而已,就已经是五品的侍读学士,五品的工部郎中,若是品级再往上提,那可就太打眼了。
再加上一个初入官场就是正三品的姜绎……
对此,穆珩倒是不以为意:“不招人妨是庸才,总不可能因为不想让人嫉妒就停止前进的脚步了,更何况,待我再往上走几步,旁人想要动我,也要看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用通俗的话来说,穆珩如今,已经算是成了气候了。
更何况……
“最重要的是,现在朝中的这些人,其实对于大舅兄掌管的这个仪鸾卫,还并没有足够的认知。”
夫妻俩对视一眼。
还是那句话,姜绎新官上任需要烧一把火,现在就要看,这把火会烧到谁的头上去了。
而姜绎上任之后的第一把火,很快也就烧起来了。
而且,姜绎选的还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
又过得数日,大安朝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湖北荆州突发地龙翻身之祸,因为事发之时是下午,而且又正好处于春耕之时,是以人员伤亡算不得太多,但百姓的房屋却是倒塌极多,一时之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荆州、襄阳向来被称为湖北一地的粮仓,而湖北的粮食产量又是大安朝之最,荆州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事情发生之后,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京城。
荆州有着如此重要性,再加上正值春耕,若是耽搁的时间长了,恐会影响到粮食产量,因而朝廷的反应也是极快,隆誉帝第一时间派了人去荆州,又下令开仓放粮赈灾。
荆州粮食产量高,每年给朝廷贡献了数额巨大的税粮,为了便于保存,朝廷在荆州设立了粮仓。
按着隆誉帝的想法,荆州当地就有粮仓,只要开仓放粮赈灾,就能先将百姓们的心安下来,让百姓们不至于绝望,再让当地驻军在闲暇之时帮着百姓们修复房屋,过上一段时间,便也就能让百姓们的生活恢复如初,甚至不会对春耕有太大的影响。
不得不说,隆誉帝的想法是好的。
可是!
从京城赶到荆州的钦差到了荆州之后,却发现荆州明明已经得到了隆誉帝的命令,可当地官员却一直借故推辞不肯开仓放粮。
钦差此行可是领了皇命的,若是差事办不好,到时候不仅功劳捞不着,说不得还得获罪,见此情形自然极为愤。
拿了隆誉帝给的手令,在当地驻军的拱卫之下,那位钦差亲自打开了粮仓的大门,却是又惊又怒地发现,在去年的丰收之后,原本应该装满的粮仓里,所存粮食却只有十之二三!
粮食少了这么多,钦差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贪腐上。
事实上,粮食贪腐并不少见。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当地官员不会这么大胆,也就是在秋收之后将粮仓里的新粮卖出去,再收进数量相同的陈粮放进粮仓里,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粮仓里的粮食都是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的,只要没有什么天灾人祸的,这样的伎俩还真不容易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