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 A-
- A+
商量了足足一个时辰,李老二才开始宣布众人的分工。
十二个半大孩子,由三个手臂残疾的老人家带着,负责每次宿营时候,捡柴火和打水。
八个小娃娃,平日放上骡车和驴车,有赵叔等三个瘸腿老人家看顾,就是宿营时候,他们都要一直看着。
这样,妇人们不用分心,就要负责所有人的早晚两顿饭,遇到机会,还要挖野菜,补充粮食。
其余老头老太太们则负责看管东西,筐篓包裹等,还有喂骡子和毛驴,晚上也要跟着轮流值夜。
当然,他们只是辅助,主要还是青壮男人们。
白日要守在队伍外侧,护卫老弱妇孺,晚上轮班警戒。
至于吃饭,各家按照人头每天交粮食到大灶。
等粮食都吃完了,再商量怎么办。
这般分下来,人人都有事情做,没人能偷懒摸鱼,也没得把李家人累死。
村人七嘴八舌问询,确认自己的差事后,不但没觉得麻烦,反倒心里很有安全感。
有事做,就证明自己有用,有用的人才能活。
这是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的真理。
这一晚,不论众人辗转难眠,还是兴奋低语,黑夜很快就过去了。
几乎是天边刚有一丝亮光,整个营地就忙了起来。
妇人们忙着做饭,原本家家都有小锅,这会儿烧上六七个就够了,甚至还能分出一个给小孩子熬小米粥。
男人们整理行囊,套车,去河边装水。
老头儿们吆喝着半大小子,当小兵一样训练他们拿棍子如何打人,打哪里最疼,半大小子们兴奋坏了。
很快,众人吃了饭,重整行囊上路了。
这一次,虽然还很生疏,但队伍明显不一样了。
前边骡车,后边驴车,中间都是妇人搀扶着老人。
男人们挑着担子,走在两侧,柴刀和镰刀挂在筐上,阳光下雪亮。
整个队伍,就像一个椭圆形的蛋。
偶尔有旁人想插进来,都被排挤了出去。
有人脾气不好,还要骂两句,村人立刻举起柴刀,那人就迅速让开了。
整整一日,只有中午休息了半个时辰,众人顶着太阳,保持这个队形,走出了足足五十里。
这比昨日可是快了太多,就是原本追在后边的胡老三几家,也被甩的没了影子。
倒是有聪明人,看出这个队伍不一般,一直紧紧跟在几十丈开外,借光同行,不必费力开路了。
日落时分,众人又寻了地方歇息。
不是众人吃不了苦,实在是队伍里老人孩子太多了,赶夜路又太危险。
这个时候,稳妥第一。
中午众人喝水吃干粮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远远观望,犹豫是不是要上前。
不难猜出,这些人必定是没粮食了。
不管是想付银子买粮食,还是讨要,众人都不想理会。
之前大旱,千里赤地,粮价翻了几倍。
除了大户人家有存粮,其余普通百姓几乎都空了米缸。
倒是地里补种了一些菜蔬豆子一类,但这般逃荒,根本带不出来啊。
所以,几乎所有逃荒之人的担子都没什么粮食。
这才几日,大人还好,孩子们已经面黄肌瘦,更有老人倚在路边,坐下就起不来了。
十二个半大孩子,由三个手臂残疾的老人家带着,负责每次宿营时候,捡柴火和打水。
八个小娃娃,平日放上骡车和驴车,有赵叔等三个瘸腿老人家看顾,就是宿营时候,他们都要一直看着。
这样,妇人们不用分心,就要负责所有人的早晚两顿饭,遇到机会,还要挖野菜,补充粮食。
其余老头老太太们则负责看管东西,筐篓包裹等,还有喂骡子和毛驴,晚上也要跟着轮流值夜。
当然,他们只是辅助,主要还是青壮男人们。
白日要守在队伍外侧,护卫老弱妇孺,晚上轮班警戒。
至于吃饭,各家按照人头每天交粮食到大灶。
等粮食都吃完了,再商量怎么办。
这般分下来,人人都有事情做,没人能偷懒摸鱼,也没得把李家人累死。
村人七嘴八舌问询,确认自己的差事后,不但没觉得麻烦,反倒心里很有安全感。
有事做,就证明自己有用,有用的人才能活。
这是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的真理。
这一晚,不论众人辗转难眠,还是兴奋低语,黑夜很快就过去了。
几乎是天边刚有一丝亮光,整个营地就忙了起来。
妇人们忙着做饭,原本家家都有小锅,这会儿烧上六七个就够了,甚至还能分出一个给小孩子熬小米粥。
男人们整理行囊,套车,去河边装水。
老头儿们吆喝着半大小子,当小兵一样训练他们拿棍子如何打人,打哪里最疼,半大小子们兴奋坏了。
很快,众人吃了饭,重整行囊上路了。
这一次,虽然还很生疏,但队伍明显不一样了。
前边骡车,后边驴车,中间都是妇人搀扶着老人。
男人们挑着担子,走在两侧,柴刀和镰刀挂在筐上,阳光下雪亮。
整个队伍,就像一个椭圆形的蛋。
偶尔有旁人想插进来,都被排挤了出去。
有人脾气不好,还要骂两句,村人立刻举起柴刀,那人就迅速让开了。
整整一日,只有中午休息了半个时辰,众人顶着太阳,保持这个队形,走出了足足五十里。
这比昨日可是快了太多,就是原本追在后边的胡老三几家,也被甩的没了影子。
倒是有聪明人,看出这个队伍不一般,一直紧紧跟在几十丈开外,借光同行,不必费力开路了。
日落时分,众人又寻了地方歇息。
不是众人吃不了苦,实在是队伍里老人孩子太多了,赶夜路又太危险。
这个时候,稳妥第一。
中午众人喝水吃干粮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远远观望,犹豫是不是要上前。
不难猜出,这些人必定是没粮食了。
不管是想付银子买粮食,还是讨要,众人都不想理会。
之前大旱,千里赤地,粮价翻了几倍。
除了大户人家有存粮,其余普通百姓几乎都空了米缸。
倒是地里补种了一些菜蔬豆子一类,但这般逃荒,根本带不出来啊。
所以,几乎所有逃荒之人的担子都没什么粮食。
这才几日,大人还好,孩子们已经面黄肌瘦,更有老人倚在路边,坐下就起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