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2372章 >  目录

第2372章

  
A-
A+
    郑禾常跟在伯爷身边,比村长对时事更敏锐一些。
    他赶紧说道,“不成,村长爷爷。这事还是要尽快告诉伯爷,家里肯定要有安排。最近这形势特别不好,可能一点儿小事就惹得世道乱了。”
    说罢,他就起身,“我这就去想办法给伯爷传消息,您老人家歇着,晚上不能走。万一伯爷问起,还要说几句。”
    “好,好,你去忙,我在家等着。”村长赶紧摆手,目送郑禾匆匆出门了。
    李老二是吃午饭的时候,才接到了家里的消息。
    送信儿的小太监是跟着冯公公的,是冯公公的干儿子之一。
    当初,芷兰宫被封,他也在其中。
    那段时日,佳音琢磨了不少好吃的,从冯公公到他们这些小太监都没少沾光儿。
    而且三公主有佳音陪伴,也从不发脾气,谁也不怕被打骂。
    偶尔主子心情好,一大群人还会玩游戏。
    可以说,小太监进宫多少年,那几日是最高兴最幸福的。
    所以,即便佳音做这一切没想着求回报,但小太监还是很乐意给李家行个方便。
    他奉太子的命令送一个病倒的老臣出宫,碰到要捎信进宫的郑禾,就主动帮了个忙。
    难民进城了!
    突然看到郑禾送来的纸条上,写了这五个字,也是懵了一瞬,但转而也不觉得惊奇了。
    之前,他就让人留意过各地的民情。
    但最近新都实在是发生太多事,实在顾及不到了。
    没想到,难民就这么“杀”到了。
    按理说,从春日到现在,几月功夫不下雨,各地肯定要颗粒无收,绝产和难民,简直是傻子都能预料到的结果。
    但皇帝在忙着“垂死挣扎”,忙着安排后事,根本没心思理会这些。
    满朝文武在巴结新太子,想方设法把闺女送进宫,给家里谋权势。
    就是新都百姓都没太觉得焦虑,因为他们在天子脚下,哪里有事,他们也不会有事啊。
    灾年,顶多是家里的水井枯了,那就去邻居家打水。
    邻居家的水井也枯了,那就去街尾的共用深水井……
    恐怕马上要到来的难民潮,就是那个沉甸甸的棒子,一下子把新都上下都敲醒!
    再也不能沉醉在盛世太平,国泰民安的假象里!
    温先生本来出去寻几个同僚闲话儿,想听听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回来时候,他瞧着李老二脸色不对,就凑过去问了几句。
    待得听说,他第一句就是,“也许这还是件好事!乱起来,那人就没心思琢磨北边的事了!”
    李老二点头,应道,“就是碎金滩麻烦了,本来就扎眼,万一有人坏心引导一下,难民就成了一把拆家的好刀!”
    “幸好咱家先得了消息,赶紧安排起来。”温先生嘱咐道,“家里的事,还是要郡主出面。她想的更周到!”
    李老二轻车熟路找了先前传信儿的小太监。
    佳音再次见到苦着脸的小太监,倒也很快认了出来,笑着问道,“小公公,可是我家二伯又麻烦你传信了?”
    小太监听得这话就红了脸,毕竟拿了人家的谢礼,还这般不情愿,太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