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 A-
- A+
酒过三巡,夏书颜只字不提正事,但二夫人性子急,喝了几杯之后就更加忍不住了。
“驰哥儿媳妇,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你今天叫我们来,总不会是真来喝酒的吧。”
夏书颜慢悠悠地放下杯子。
“二婶婶这是哪里话,我今日请二位婶婶来,可不就是喝酒的,不然还能干什么?拿着那些陈年账本说婶婶管家的错处吗?”
二夫人啪地放下酒杯。
“驰哥儿媳妇,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我管家的错处?你今天倒是给我说明白了!我有什么错处!”
夏书颜也不恼,笑着挥挥手,下人就把那一箱子账本抬了上来。
“二婶婶,这是镇北侯府近十年来的账目,您撒气一样给我送来,以为我不会看?让您失望了,这些我每一本都仔仔细细地看过了。”
二夫人面色一僵,“你看过了又怎么样?”
“二婶婶,家里这近百间铺子,二十多个庄子,包括咱们府里的银钱往来,所有的账本都在这里,没错吧?”
“是啊,怎么了?”
“那二婶婶看过这些吗?”
“废话!我这么多年管着家里所有人口开销,自然是看过的。”
“哦,那我便直说了,这些账本和实际的收支情况,相差不下十万两白银,二婶婶可能说得清楚?”
二夫人气得拍案而起。
“你有什么证据?你才多大!懂什么管家理账!见过几个铺子庄子!管过多少下人采买!
红口白牙的就敢说十万两白银的差错!这要是报到京都衙门里,都够判个流放之罪了!
你这是往谁身上泼脏水呢!我告诉你,即使有殿下为你撑腰,你今儿也得把话说明白了!”
夏书颜缓缓起身,走到那一箱账本前面,随手抽了几本递给紫竹,紫竹手捧着呈到了二夫人的桌上。
“这第一本,是晟绥十五年京都一家绸缎庄的账册,那一年,皇长子殿下病逝,京都俱缟素,整整一年,无欢宴、无婚娶。
可是这里面记载的艳色料子的销量却远高于素色,二婶婶能告诉我原因吗?”
“我……” 二夫人一时语塞。
夏书颜也没指望她真能解释什么,自顾自地往下说。
“这第二本,是咱们府上的家具铺子。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家店一向以真材实料享誉行内,且这家店所在的地点是城东,都是些京都富户的宅子居所,所以卖出的货物也以上等材料为主。
但是婶婶看看,这账册中用于家具修缮的费用竟然占了收益的四分之一,这合理吗?
这第三本,是胭脂水粉铺子。
这个我都懒得说,账面上的数字全是整数,掌柜和账房甚至都不愿意多编个零头骗骗我。
这第四本,是城郊庄子的账目。
丰年的盈利竟然还不如灾年,十二月份的账目里,竟然有买良种的支出。
这第五本,是成衣铺子。
店家收绣娘的衣服在二月,支付人家钱款却在十月,而且每次的数目也各不相同。
这掌柜自作聪明,有多少账对不上,横竖最后都算在绣娘工费上便是。
“驰哥儿媳妇,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你今天叫我们来,总不会是真来喝酒的吧。”
夏书颜慢悠悠地放下杯子。
“二婶婶这是哪里话,我今日请二位婶婶来,可不就是喝酒的,不然还能干什么?拿着那些陈年账本说婶婶管家的错处吗?”
二夫人啪地放下酒杯。
“驰哥儿媳妇,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我管家的错处?你今天倒是给我说明白了!我有什么错处!”
夏书颜也不恼,笑着挥挥手,下人就把那一箱子账本抬了上来。
“二婶婶,这是镇北侯府近十年来的账目,您撒气一样给我送来,以为我不会看?让您失望了,这些我每一本都仔仔细细地看过了。”
二夫人面色一僵,“你看过了又怎么样?”
“二婶婶,家里这近百间铺子,二十多个庄子,包括咱们府里的银钱往来,所有的账本都在这里,没错吧?”
“是啊,怎么了?”
“那二婶婶看过这些吗?”
“废话!我这么多年管着家里所有人口开销,自然是看过的。”
“哦,那我便直说了,这些账本和实际的收支情况,相差不下十万两白银,二婶婶可能说得清楚?”
二夫人气得拍案而起。
“你有什么证据?你才多大!懂什么管家理账!见过几个铺子庄子!管过多少下人采买!
红口白牙的就敢说十万两白银的差错!这要是报到京都衙门里,都够判个流放之罪了!
你这是往谁身上泼脏水呢!我告诉你,即使有殿下为你撑腰,你今儿也得把话说明白了!”
夏书颜缓缓起身,走到那一箱账本前面,随手抽了几本递给紫竹,紫竹手捧着呈到了二夫人的桌上。
“这第一本,是晟绥十五年京都一家绸缎庄的账册,那一年,皇长子殿下病逝,京都俱缟素,整整一年,无欢宴、无婚娶。
可是这里面记载的艳色料子的销量却远高于素色,二婶婶能告诉我原因吗?”
“我……” 二夫人一时语塞。
夏书颜也没指望她真能解释什么,自顾自地往下说。
“这第二本,是咱们府上的家具铺子。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家店一向以真材实料享誉行内,且这家店所在的地点是城东,都是些京都富户的宅子居所,所以卖出的货物也以上等材料为主。
但是婶婶看看,这账册中用于家具修缮的费用竟然占了收益的四分之一,这合理吗?
这第三本,是胭脂水粉铺子。
这个我都懒得说,账面上的数字全是整数,掌柜和账房甚至都不愿意多编个零头骗骗我。
这第四本,是城郊庄子的账目。
丰年的盈利竟然还不如灾年,十二月份的账目里,竟然有买良种的支出。
这第五本,是成衣铺子。
店家收绣娘的衣服在二月,支付人家钱款却在十月,而且每次的数目也各不相同。
这掌柜自作聪明,有多少账对不上,横竖最后都算在绣娘工费上便是。